劉曉亮:各位同學,大家好。志愿服務被譽為“溫暖人間的最美風景”,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點贊青年一代,充分肯定志愿服務等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
今天,我們圍繞偉大抗疫精神進行一場調研式學習。此前,已經請各位同學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開展問卷調查,描摹大學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中的群體畫像?,F在,請各位同學分享一下調研的收獲和感受吧。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本科生鄭欣怡:疫情來襲,我一開始很驚慌、焦急,但從全國涌向武漢的關愛和支持,很快讓我安定下來。當學校團委發出疫情防控青年突擊隊招募令時,我很快報了名,后來還參加了志愿服務一線醫務人員子女關愛行動,為他們當起了“小老師”。透過一方小小的電腦屏幕,我們成為奮戰在一線的白衣天使的堅強后盾。
前段時間,我和團隊伙伴在武漢市“志愿服務關愛行動”隊伍中隨機邀請了近400名大學生志愿者參與問卷調查。調查顯示,近九成大學生志愿者表示感受到了總書記和黨中央對志愿者的深深牽掛和濃濃關懷,認為肩上的使命和現實的召喚是自己參加志愿服務的主要動力;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危難時刻出份力、搭把手,關愛幫扶病患和民眾義不容辭。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本科生武天森:沒錯,當國家和社會需要我們的時候,許許多多新時代中國青年勇敢地站了出來,不懼風雨,不怕困難,用青春行動和無悔選擇彰顯了偉大抗疫精神。
劉曉亮:兩位同學說得都很好。大學生志愿者在疫情防控志愿服務中甘于付出、不計得失,展現出忘我精神,為抗疫斗爭貢獻青春力量。這讓我想起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出的“有我之境”和“無我之境”兩種境界。大學生志愿者并非“生而無畏”,只是“選擇勇敢”,用忘我的精神成就“無我之境”。
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7級本科生丁兆穎:是的。我們在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志愿者通過廣泛參與便民服務(57.3%)、宣傳引導(50.5%)、秩序維護(40.0%)、心理援助(29.5%)、醫療救護服務(25.7%)、環境治理(15.9%)等多種志愿服務,助力打通疫情防控的“主動脈”,為實現基層防控“微循環”貢獻力量。您怎么看待大學生志愿者在抗疫中的表現呢?
劉曉亮:“人不率則不從,身不先則不信”,世上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大學生志愿者主動擔當、勇挑重擔,充分彰顯了信念的能量、大愛的胸懷、忘我的精神和進取的銳氣。
鄭欣怡:這次抗疫志愿服務讓我們不斷成長,偉大抗疫精神已經融入我們每個人的思與行。我相信,肩負這么多人的期待和關愛,我們一定會繼續加油,成長為能擔大任的時代新人。(項目團隊:本報記者 豐捷、張勝、靳曉燕、鄧暉、龍軍、王斯敏)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