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鳴蟬噪,綠蔭下,孩童嬉笑探索野趣。
繩舞球跳,操場上,少年揮汗舒展肢體。
2022年的這個暑假,越來越多的孩子不再沉浸“題?!?、奔波于各類補習機構,而是在經歷更多彩的暑假生活,體驗更多元的教育實踐。
時針撥回到一年前。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長相應精力負擔1年內有效減輕、3年內成效顯著,人民群眾教育滿意度明顯提升”。
這既是工作目標,也是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諾不輕許,許之必做。如今,整整一年過去,“雙減”成效有目共睹,這場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的變革,正越發深刻。
濃墨重彩,“雙減”鳴鑼
2021年的暑期,以《意見》的正式印發為標志,注定在中國教育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如同運筆前的起勢,此前“雙減”已現端倪。
3月6日,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專程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表示“培訓亂象,可以說是很難治理的頑瘴痼疾”。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西寧市城西區文匯路街道文亭巷社區,了解社區向青少年提供公益性課后托管服務情況,強調“學校不能把學生的課后時間全部推到社會上去。學生基本的學習,學校里的老師應該承擔起來。不能在學校里不去做,反而出去搞校外培訓了,這樣就本末倒置了”。
其間,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指出“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化問題沒有根本解決。特別是校外培訓機構無序發展,‘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象突出”。
6月15日,教育部召開啟動會,正式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會議指出:“這次機構增設,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新一代少年兒童的關懷,對于深化校外教育培訓改革具有重大意義?!?/p>
轉眼入夏。在夏天的燥熱中,7月24日,新華社全文公布《意見》。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著眼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堅決防止侵害群眾利益行為”“全面壓減作業總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滿足學生多樣化需求”“堅持從嚴治理,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
人們尚未完全消化《意見》內容,最敏感的資本市場已做出反應。
“校外培訓機構迎來史上最嚴監管,學科培訓嚴禁資本化運作”,在那些天被頻繁提起。
教育部很快明確,“雙減”是2021年部黨組的“一號工程”和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全力推動,要求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雙減”工作落地見效。
8月30日,新學期開學前夕,教育部專門舉行新聞發布會,表示秋季學期要推動“雙減”落地見效?!皩τ谌珖行W生來說,今年的新學年和往年不太一樣?!苯逃啃侣劙l言人說。
一場義務教育的深刻變革,就此鳴鑼。
規范校外,減輕負擔
不了解“雙減”之前的義務教育生態,就無法了解“雙減”帶來的巨大震動。
在教育焦慮的裹挾下,家長打“雞血”,“雞娃”遍地,學生和家庭在教育上的投入規模不斷擴大,校外培訓市場異?;馃?。
雖然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小升初”潛規則不斷?!包c招”“坑班”盛行,校外培訓機構舉辦的各類競賽,成為公辦學校招收學生的標準。
這一鏈條甚至蔓延到“幼升小”,學齡前兒童就要識文斷句,滿口ABC,掌握四則運算。當著北京某市一級一類幼兒園園長的面,一位家長說“你們園辦得不好,不教小孩英語、數學,小孩不會寫字,唐詩也背不了幾首”,弄得園長哭笑不得。
繁榮的表象下,教培行業教師資質不達標、超綱教學、預付費亂象、機構跑路、合同欺詐、未成年人保護不足等問題層出不窮。機構一旦“爆雷”,往往引發群體聚集“要錢要說法”,沖擊社會穩定。
公辦教育體系和質量也受到嚴重沖擊,培訓機構的高薪讓一些教師人心浮動。
“在中國教育歷史上,校外教育從來沒有如此市場化,如此地影響、取代、干擾正常的學校教育。校外教育本應該是學校教育的影子,但現在學校教育反而成了校外教育的影子?!庇袑<抑毖?。
有鑒于此,校外培訓機構亂象能否得到整治,對“雙減”工作成敗來說,有著重要的風向標意義。
如此,便也不難理解這一年間,“雙減”工作的雷霆萬鈞。
政策上——
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文件30多個,對實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監管、上市公司清理整治、作業管理等方面明確具體規定,形成“1+N”政策制度體系。政策層面上細化具體要求,為地方執行“雙減”政策提供了具體依據。
落實上——
教育部有關部門持續開展巡查執法,在周末、中秋、國慶、寒暑假期間開展暗訪,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44萬余人次。國務院教育督導辦每半月將“雙減”工作情況通報給各省級人民政府,督促政府履責。
效果上——
全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超9成,培訓收費較之前平均下降4成以上,25家相關上市公司全部不再從事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建成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2.0版。
巨大變革下,家長們感受最為直接。
據報道,深圳家長以往“慷慨解囊”為孩子報補習班,培訓費用數以萬元計的家庭比比皆是?!半p減”之后,這一費用驟減至數千元,而且大多花在藝術、體育等非學科類培訓上。當地市民王先生說,兩個女兒以往花在培訓班上的費用每年可達20萬元,如今不必再去培訓班,一家人去爬山、游泳、做手工,不僅費用不高,更收獲了多彩的親子時光。
近期,據教育部有關部門提供的數據,根據第三方對全國32個省份75萬名師生及家長的調查,79.42%的學生未參加學科類培訓,93%的家長表示學科類培訓支出減少,其中76%的家庭培訓支出減少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全國近11萬家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全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與服務綜合平臺,機構資質審查、收費行為規范、預收費資金監管等關鍵環節全面加強,“爆雷”“冒煙”等風險顯著減輕。
鞏固成果防反彈,消除盲點找問題,持續深入的校外培訓治理,正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教育幸福感、獲得感。
提質校內,強化陣地
當校外培訓機構正在接受徹底整治規范時,“雙減”的另一場重頭戲——校內教育提質增效、強化教學主陣地作用,也在加速推進。
與教培行業整治相比,這場大戲,沒有全行業顛覆的驚心動魄,也沒有市場的驚濤駭浪,卻更加深刻持久。參與其中者,無不經受思想洗禮和理念變革。
社會對于“雙減”的關注討論乃至擔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倘若減少了校外培訓,孩子的成績會不會受到影響?要留出課堂時間用來做檢測,教師教學任務能否完成?讓學校去做課后服務,能否保證質量?
面對擔憂質疑,教育部態度明確。有關負責人表態:“教育部始終把校內減負提質作為‘雙減’工作的根本之策,切實強化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p>
校內與校外齊抓,減負與提質共舉?!半p減”呈現出極強的系統性、深入性和全面性。
圍繞“主陣地”,教育部部署指導學校聚焦提高作業管理水平、提高課后服務水平、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全面加強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促進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一幕幕新氣象在大江南北呈現。
在甘肅,定西市安定區中華路小學設計提升素養的多元作業——
“請大家按照自己的想象和觀察,畫一幅關于春天的美景,并對自己畫的春天進行介紹?!苯處熢捯魟偮?,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開工。不少學生當堂就完成了作業。
“嶄新的作業形式,告別了機械抄寫,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繪畫能力,真正提高作業效能?!痹撔UZ文教研組組長楊希娟說。
在陜西,榆林市綏德實驗中學提供豐富多彩的課后服務——
該校打造28個學生社團,涉及非遺國學、藝術、體育、科技四大類,供學生自主選擇。為高質量開展社團活動,學校專門聘請剪紙非遺傳承人、書法協會專家、專業舞蹈教師等11名校外教師。學生們在各級各類文體競賽中成績突出,為省市輸送不少優秀體育、藝術特長生。
在北京,朝陽區實驗小學打造提質增效的新型課堂——
學校全面梳理小學六年數學教材,提取出58節關鍵課,囊括小學階段數學學習的核心知識。在關鍵課的打磨中,教師把握住了知識之間的聯系,學生也實現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數學學習負擔明顯減輕。
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城的小商販們注意到,每到雙休日,縣城曾國藩文化廣場和郊區的文塔山公園里,學生娃明顯增多了?!吧夂枚嗔??!毙∩特渹兏吲d地說。
小商販們或許不知道,這是一年來婁底市各個學校緊緊圍繞“雙減”政策,落實作業減負提質的結果。雙峰縣的一名家長說:“要求家長代勞完成的作業沒有了,我們不用再投入大量精力參與到孩子的作業中,家庭氛圍也好了很多?!?/p>
據教育部統計,一年來,各地各校作業總量和時長調控基本達到了規定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占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與此同時,課后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有91.7%的教師參與提供課后服務,基本滿足了學生不同學習需要,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超過90%,有力促進學生學習回歸校園。
如何讓“學生學習更好回歸校園”?道理其實很簡單,只有校內“吃得飽”,才不必去校外“加餐”。
唯有治本,方能行遠
“寶貝們的暑假來臨,如果有需要幫助孩子規劃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課程的家長,可以隨時聯系我?!?/p>
日前,一些曾經消失的培訓機構銷售人員,又開始給家長發送暑假“攢班”信息,并特意強調“都是原版課程內容,精品小班課,英語有幼兒段”。
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并不意外。這一年間,有關部門對此類情況的打擊治理,從未停止。
從另一角度看,培訓市場的“隱形發育”,折射出的是巨大的社會慣性。
唯有治本,方能行遠。
“雙減”,絕不是為“減”而減。它更是吹響公共教育強勢回歸的號角,是奏響高質量教育體系建設的進行曲。
這一年,以“雙減”為契機,有關部門撬動基礎教育整體改革,引導各方回歸立德樹人初心,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推進課程、教學、考試評價各個環節系列改革,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重塑教育生態。
——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增強課程綜合性、實踐性,引導育人方式變革,著力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135個縣(市、區、旗)入圍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先行創建縣名單,它們將努力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經驗,為全國縣域義務教育優質均衡作出示范。
——各地認真落實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指南》,著力扭轉唯分數、唯升學不良傾向,積極構建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學校普遍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規范。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
——干部教師輪崗、打破“名校壁壘”和“學區壁壘”,辦好家門口的好學校;全面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和“公民同招”政策,優質高中“名額分配、綜合評價錄取”;調整考試指揮棒,從知識立意走向素養立意,不考校外培訓和社會競賽內容,引導學生學習回歸校園……
一年來,基礎教育改革的堅冰,加速融化。
“這些工作跟上了,‘雙減’工作才能真正落地,具有生命力?!苯逃坑嘘P負責人說。
成于細、重在精,一針一線的“繡花”功夫,繡出的是義務教育的美好藍圖,中國未來發展的堅實基礎。
一年間,由“雙減”工作傳達的強勁信號,傳導到教育生態系統的細枝末節。
“雙減”之前,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學科培訓是市場主賽道?!半p減”之后,體育、科學、藝術等非學科培訓方興未艾。經過陣痛,一批校外培訓機構已初步實現轉型。
“面對‘雙減’,不要鉆政策的空子,而是借機反思與總結,讓教育回歸育人本質,這才是這場大變革真正的意義?!币幻膛嘈袠I投資人士有感而發。
不久前,深圳市光明區田寮小學的教師們擔任“宇宙考官”,學生們化身為“航天員”,在“行星”間穿梭完成“探險”任務。
這既是“探險”,也是“考試”。每一顆“行星”,對應一門學科。每一項任務,對應不同的知識和技能考核。光明區調整、優化期末考試組織方式,將多學科知識融合在情景化測試環節中,綜合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
沒有傳統的考場,沒有固化的試卷,但學生們依然全神貫注。他們調動起一學期的知識和技能積累,或緊皺眉頭,或開懷大笑,全身心投入到完成任務的挑戰中。
浪成于微瀾之間。
那一天,田寮小學的教室里泛起了一波微瀾。一年來,這波微瀾,也同時在中國義務教育階段21萬所中小學中涌動。
它們正不斷匯聚。(本報記者 高毅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