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記者于忠寧 落實“雙減”的第一個學期,校內減負成效明顯,作業負擔明顯減輕,73%的家長表示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比“雙減”之前明顯減少,85.4%的家長對學校課后服務表示滿意。
12月21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圍繞“雙減”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
呂玉剛介紹,在落實“雙減”工作中,教育部始終把校內減負提質作為“雙減”工作的根本之策,切實強化學校的教育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凈化社會教育生態,有效破解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落實“雙減”的第一個學期,開局良好、全面突破、成效明顯。
首先,作業總量和時長得到有效控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的學生占比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99.6%的學生家長反映,本學期教師沒有再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
與此同時,課后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各地各?!耙恍R话浮敝朴喠苏n后服務實施方案,普遍開展了課后服務。在時間上,基本上實現了“5+2”的全覆蓋。課后服務的項目質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據教育部直報平臺摸底調查,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后服務吸引力顯著增強。自愿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比例由上學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有效解決了家長“三點半”接孩子難問題。
呂玉剛認為,“學校落實“雙減”工作雖然開局良好,取得明顯成效,但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的成果還是初步的,與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眾的期盼相比還有差距,還需要持續鞏固、提高水平。
據介紹,接下來,教育部將推動“雙減”落實繼續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高里走,扎實推進學校減負提質工作再上新水平。其中,作業管理再強化。在“壓總量、控時間”基本到位的基礎上,要注重“調結構、提質量”。課后服務在“全覆蓋、廣參與”基本實現的基礎上,要更加重視“強保障、上水平”,確保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全面落實到位,采取“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等多種方式,統籌利用科普、文化、體育等方面的社會資源,進一步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此外,教育均衡發展再提速。加快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服務,為到203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