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孫競、郝孟佳)今天,教育部召開“辦實事 見實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圍繞“雙減”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記者從發布會獲悉,經過各方不懈努力,校外培訓治理工作取得了明顯進展,學科類培訓大幅壓減,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3.8%,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84.1%。留下的培訓機構一部分轉為非營利性機構,實行政府指導價,為人民群眾提供公益服務;不適合轉非的將被進一步注銷。培訓市場虛火大幅降溫,廣告基本絕跡,資本大幅撤離,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教育部高度重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將其作為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針對違規培訓的問題,教育部指導抖音、微信、釘釘等平臺企業主動開展清理工作,堅決防止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為蔓延。
該負責人稱,教育部開展暗訪巡查,對全國31個省市及新疆兵團進行了調研指導,暗訪學校89所、培訓機構938家,訪談學生800余人、家長1600余人,對發現的485個問題線索全部反饋相關省份及時處置。組織各地在周末、中秋、國慶期間開展暗訪,累計出動執法檢查人員5萬余人次,檢查培訓機構7萬余家,取締黑機構414家。組織專門力量開展線上培訓日常巡查,關停了199個培訓系統。核查舉報線索,對“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舉報平臺上收到的34447條有效線索及時轉交相關省份予以核查處理。
該負責人表示,在學科類機構壓減方面,天津、河北、山西、遼寧、安徽、山東、廣東、青海、新疆、兵團等地大力推動機構壓減,壓減率都達到90%以上。在“營轉非”方面,北京、天津、河北、安徽、福建、河南、湖南、廣東、重慶、貴州、西藏、兵團等地積極優化流程,“營轉非”完成率都達到95%以上。
此外,教育部針對培訓機構是否存在“退費難”“卷錢跑路”等問題開展排查,并對存在的問題進行整改?;鈴臉I人員風險,指導各地加大調解仲裁力度,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積極開展轉就業服務,維護培訓機構從業人員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