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21日電 (記者郝孟佳、溫璐)今天,教育部召開“辦實事 見實效”系列新聞發布會,圍繞“雙減”工作情況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教育部教育督導局一級巡視員胡延品介紹,教育部在“微言教育”“中國教育督導”微信公眾號和“中國教育發布”客戶端開設舉報專欄,接受群眾實名舉報。對8月份收到的8000條有效舉報線索,教育部要求相關省份逐項核查,目前已經辦結70%。
胡延品表示,剩余的30%主要是涉及退費問題,因為退費問題涉及合同雙方,有的還需要多個部門協同核查,辦結需要一定的時間。從舉報平臺數據看,11月份共收到的舉報線索4280條,相比8月份,數量大幅下降,印證了“雙減”工作的效果已經開始顯現。
胡延品稱,為推動“雙減”政策落地,教育部把“雙減”列為2021年教育督導“一號工程”。
“從9月份起,每兩周對“雙減”主要指標進度排名后10位的省份進行通報,督促進展慢的省份加大力度,確保工作能夠實現階段性目標。通報指標根據全國的工作進度和不同階段的工作重點,適時作出調整。截至目前,已印發6期半月通報?!焙悠氛f。
針對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和勞動用工風險排查不全問題,胡延品表示,教育部對10個省市開展了專項督辦,全面排查、完善調度機制、加強督導檢查,看住重點機構、管住重點賬戶。針對8個“雙減”國家試點進展慢的省市,教育部還印發了專門的督辦通知,督促8個省市進一步增強試點責任意識,加快推進“營轉非”和培訓預收費的監管工作,能夠起到試點地區應有的示范作用。
此外,教育部還在官網開設“曝光臺”,對典型問題公開曝光。11月初,“曝光臺”曝光了6家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班問題。同時印發督辦通知,督促6家機構所在省市落實整改,要求其他省份引以為戒,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胡延品表示,2022年,教育部將繼續把“雙減”作為教育督導“一號工程”,特別要加大督辦、通報、約談和問責力度,推動“雙減”工作取得新的成效。